Dystonia in Musicians

BLOG

从肌张力障碍谈手指独立性(二)

从肌张力异常谈手指独立性(二)

| 4 月 2, 2021

Practitioner of the Farias Technique

陈恩加博士,肌张力障碍训练师,专精于音乐家演奏动作的训练,法里亚斯技巧(Farias Technique)认证的训练师。

《作者简介》陈恩加 肌张力异常训练师/ 北艺大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

陈恩加是台湾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博士,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肌张力异常训练师。她师承肌张力异常权威法里亚斯博士,且是首位取得法里亚斯技巧认证的训练师,同时也是肌张力异常专书《无限》的中文译者。

        承上一篇文章『钢琴家的酷刑—谈手指独立性(一)』,本文将从手指的肌肉结构和神经支配继续探讨。

        手指独立性对于从小就学音乐的我来说丝毫不陌生,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手指独立性让我的手能灵巧地在乐器上移动;然而,真正体验到手指独立性的局限,则是在我自己认识肌张力异常之后。

        手指不自主的向内卷曲是手部肌张力异常最常见的症状,这样的症状如果发生在演奏者身上,即便只有一个手指受影响,都会全面性地影响到其他手指的运作。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小提琴家按弦的左手无名指向内卷曲,他在演奏时就很难适当地将小指放到弦上,因为无名指的收缩会连带将小指一直拉离原先的轨道;又或是一位吉他演奏者拨弦的右手小指向内卷曲,尽管吉他的右手几乎不会用到小指来弹奏,但由于小指持续收缩而导致无名指无法正常的拨奏。我曾经看过天生只有四个手指的演奏者依然能灵巧地演奏乐器,但为什么患有肌张力异常的演奏家会因为一个手指过度收缩而完全无法演奏呢?

        事实上,肌张力异常影响的并不是单一手指,而是手部的抓握功能。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备手部抓握的能力,这种手部抓握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完全不需要透过学习;它会随著成长逐渐退去,当大脑皮质发展更成熟时,就能『抑制』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进而发展出更精细的手部功能。换句话说,人类手部功能的发展是先取得所有手指和手掌之间的平衡,然后再发展个别手指的精细动作。

        手部的抓握功能可谓是生存必须,没有抓握功能就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也无法用手盛水来喝。抓握功能牵涉到的不只是手指,还包含手掌,也就是说手指和手掌之间会以某种特定的姿势结合,举例来说,拿一张薄薄的纸和握住滑鼠的的抓握方式就截然不同,前者手掌必须内收、手指伸直,后者手掌较为打开、手指则是呈现微弯曲的状态。抓握功能在乐器演奏尤为重要,尽管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拿法或手型,但仍都需要以抓握功能为根基,因为唯有以最小的力气来握住乐器或是维持手部的形状,才能让手指灵活的抬动。

         谈到抓握功能,就必须先提及两个关键角色:大姆指和小指。大拇指毫无疑问是手部的灵魂人物,由于它的肌肉结构与其他手指不同,控制系统也更为独立,因此可以做出弯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和对掌(opposition, 大姆指与其他四指对碰)的动作,这样复杂的肌肉结构成为人类灵活抓握和精细动作的基石。小指经常被误认为是最弱的手指(因为肌肉比较小),但事实上它非常的重要,由于小指在掌指关节(MCP joint, 最靠近手掌的关节)的活动度远大于中指和食指,搭配手掌向内凹的结构,就能轻易地改变手部的形状,在拳头和不同类型的抓握间自由转换。

        大姆指和小指就好像是圆规的两个脚,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范围,好让其他手指能在这个范围中自由地变换各种姿势。它们同时也是维持手部平衡的重要关键,举例来说,当弦乐演奏者在按弦或管乐演奏者在按键时,如果完全不使用大拇指,其他手指就会比较无力,换句话说,大拇指在无形中提供了一种相对的压力,让其他手指变为更有力和灵活;然而,假如食指和大拇指非常用力的捏住乐器,小指就必须增强力气才能维持整个手部的平衡,否则整个手就很容易被带到手臂翻转的位置。因此,适当的抓握功能需要仰赖大姆指和小指之间恰如其分的平衡,才能让手部执行各种类型的精细动作。

        在取得平衡后,接着就要谈到个别手指的独立性了。诚如前面所提,在所有手指中独立性最高的就是大拇指,除了大拇指以外,其他四个手指的独立性也各有不同。由于手指本身没有肌肉,动作的执行得要靠前臂和手的肌肉去拉动手指的肌键才能活动。我们先来观察手指的伸肌腱(extensor tendons),从右图中可以看到四个手指的伸肌腱其实是相连的,但食指和小指各有较为独立的肌腱,而无名指和中指的伸肌腱却是相互牵制的,这正是无名指和中指独立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手指的屈曲主要仰赖屈指深肌(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和屈指浅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屈指深肌的主要功能为弯曲远端指间关节(DIP),屈指浅肌则是弯曲近端指间关节(PIP)和掌指关节。由于屈肌腱同样也有一些部分是相连的,屈指深肌的相连较多,而屈指浅肌则相对独立,因此当其中一条肌肉收缩,就会引起其他肌肉的被动动作。

从肌张力障碍谈手指独立性(二)

         既然无名指和中指的肌腱都是相互牵制,为何无名指的独立性又远低于中指呢? 答案不在肌肉结构,而是在神经支配。手部的神经主要是由正中神经(median nerve)和尺神经(ulnar nerve)支配,桡神经(radial nerve)仅负责支配手背的部分区块。我们从下图中可以观察到,无名指无论在手掌侧或是背侧都不是由单一神经支配,手掌侧是由尺神经、正中神经共同支配,而背侧则是由三个神经共同支配。如此复杂的神经支配再加上肌肉结构之间的相互牵制,使得无名指成为独立性最差的手指,必须借助中指或小指的力气才能将手指抬高。反观小指,虽然它的肌肉在所有手指中是最小的,但因为它的神经支配单独由尺神经支配,再加上肌肉结构相对独立,因此其独立性反而较高。

        从抓握功能、手部平衡,一路谈到手指的独立性,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患有肌张力异常的演奏家会因为一个手指过度收缩而完全无法演奏呢? 我认为那是因为在神经支配、肌肉结构等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之下,手指并不可能达成真正的独立。无论是从骨骼肌肉结构或生物力学的角度,手部都可以说是人体中最复杂和最精细的部位,影响手指独立性的参数并非只有肌肉大小,而是包含生理上的肌肉结构,以及我们的大脑。少了大脑适切的指令,动作就无法精准的完成,而这正是肌张力异常的病灶所在。

从肌张力障碍谈手指独立性(二)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