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陈恩加 肌张力异常训练师/ 北艺大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
陈恩加是台湾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博士,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肌张力异常训练师。她师承肌张力异常权威法里亚斯博士,且是首位取得法里亚斯技巧认证的训练师,同时也是肌张力异常专书《无限》的中文译者。
农历年前,很荣幸接到专业古典音乐频道「大叔聊古典」的邀请,在录音间与两位主持人畅谈肌张力异常。访谈接近尾声时,主持人突然丢出一个问题:「如果肌张力异常的复健如此困难,那你都怎么安慰患者呢?」我霎时有点语塞,于是仅简单回答:「假如症状已经影响到生活,无论如何能找到适当的复健方式来改善功能都是值得的」。
然而,这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散。随意说出要用正面的态度来面对很容易,但我真说不出口,因为深知康复训练过程的身心煎熬,实在无法轻率地带过;或是,把肌张力异常简化为心情放松就能治愈的疾病,这更不是我所乐见的。
来找我上课的患者,通常在接受动作训练后的一个月内,总是热血沸腾,因为在训练期间的小进步,让他们相信只要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就会治愈;然而,这样的「预期」并不一定是肌张力异常的真实样貌。确实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在一两年内恢复功能,但多数的患者则是必须「与肌张力异常共存」(Living with Dystonia)。我见过一些患者,他们持续不断地自我训练和调适生活,经过五年、十年后才逐渐恢复功能。
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与肌张力异常共存」,在这么漫长的路程中,患者该要如何面对肌张力异常?并且保持动力持续地自我训练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接受和面对;唯有认识肌张力异常的真实样貌,才能真正接受当下的自己,并且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改变。肌张力异常是神经系统异常而引发的动作障碍,它不只是单纯的动作使用不当,而是牵涉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的复杂疾病。我曾经在自己的肌张力异常粉丝专页中,建议一位患者做呼吸练习和冥想,因为这对于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助益。她竟然回覆我:「从来没听过」。其实这样的回答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时至今日,一位肌张力异常的患者走入诊间,医生通常只会提供药物(非专门给肌张力异常的药物)和肉毒杆菌的选项,而几乎不会开立康复训练的处方给患者。这是一个动作障碍的疾病,但医生却觉得患者不需要动作的治疗;这是一个神经系统异常所引发的疾病,但患者却觉得不需要改善神经系统。
我的动作训练对象多半是音乐家,跟他们一起工作时总像看到以前的自己,不容许丝毫的出错,并带着一种力求完美的优越感。我相信正是这样的特质,让他们能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演奏者;但也正是这样的特质,让他们在面对肌张力异常时痛苦万分,因为无论是五成、七成或什至九成的进步都是不够的,他们只想要百分之百康复。那些曾经辉煌的过去成为他们的目标,他们不接受当下的自己,不接受以当下的状况为起点。无法接受现状、错误的预期和过份完美成为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绊脚石。我们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吗?起点决定了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场路程。
我不喜欢把肌张力异常康复训练的过程称为长期奋战,这样的说法好像患者没有认真对抗,没有想尽办法赢过病魔(只有恢复功能的那些人才是赢家),所以才输给这个疾病。肌张力异常患者在生活中所面临的言语暴力已经够多了,我们不需要再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 「与肌张力异常共存」没有输赢的问题,我们不需要战胜病魔,而是接受它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绕了一大圈,蓦地明白该怎么回答最开头的问题了! 「坚守在康复训练的路上,即便辛苦还是负重前行,为的是一个更好的未来」(A Bette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