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tonia in Musicians

BLOG

失控的嘴-浅谈嘴型肌张力障碍

失控的嘴―浅谈嘴型肌张力异常

| 4 月 8, 2020

Practitioner of the Farias Technique

陈恩加博士,肌张力障碍训练师,专精于音乐家演奏动作的训练,法里亚斯技巧(Farias Technique)认证的训练师。

《作者简介》陈恩加 肌张力异常训练师/ 北艺大音乐系兼任助理教授

陈恩加是台湾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博士,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肌张力异常训练师。她师承肌张力异常权威法里亚斯博士,且是首位取得法里亚斯技巧认证的训练师,同时也是肌张力异常专书《无限》的中文译者。

        在音乐家的肌张力异常中,最常见的部位除了手部之外,其次就是嘴型肌张力异常(Embouchure Dystonia)。单就字面的意义,嘴型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影响到管乐演奏者嘴型的动作障碍,通常意指演奏者难以塑造演奏时所需的嘴型;然而,事实上嘴型肌张力异常所影响到的不仅是嘴型,还包含了控制气流进入吹嘴或乐器的肌肉,像是脸部、舌头、下颚、咽喉和横膈膜部位的肌肉。嘴型肌张力异常往往是无痛的,但却会导致演奏能力下降,常见的症状为:

  • 嘴型震颤(tremor):可能出现在某特定音域,在其他音域不一定会出现,从外观上就可观察到震颤,有时甚至可从声音中听到。
  • 嘴唇位置改变:嘴角出现向外延伸的现象,可能是单侧或双侧;或是嘴唇双边出现歪斜、不均衡的现象。
  • 嘴型无法因应气流而控制:由于无法因应气流而适时做出适当的嘴型,因而无法发声。
  • 与下颚相关的症状:高低音的转换,或是颞颚关节的问题。
  • 与舌头相关的症状:在吹奏时,舌头无法协调地使用或保持稳定。
  • 梅杰综合症(Meige syndrome):包含口颔部肌张力异常(oromandibular dystonia)和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的症状,脸部上半部或下半部的肌肉无法自主控制。

        上面所列举的症状显示出嘴型肌张力异常的复杂性及多样性,这也是患者往往需要耗费多时才能确诊的原因。对于管乐演奏者来说,嘴型的控制就如同手部精细动作的操作,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成如此复杂精确的控制。相较于手部肌张力异常,嘴型肌张力异常的诊断又更为困难。手部肌张力异常的诊断有许多参数可以观察,比如动作、肌肉、关节和肌腱的使用;然而,在嘴型肌张力异常的诊断上,除了脸部肌肉和嘴唇之外,其余的部分包含舌头、咽喉、横膈膜及气流的运用都在身体里面,其判断的标准唯有仰赖声音,于是「看不到」成为诊断上最大的障碍。

        我们的大脑是如此聪明,当某个肌肉无法执行功能时,大脑便会迅速指派其他肌肉来协助以达成其动作目标。罹患嘴型肌张力异常的演奏者往往需要耗费数月或是数年才得以确诊,因为当身体「里面」某个肌肉功能不良时,我们的大脑便会聪明的指派其他帮手来协助,演奏者最初可能只是感到怪怪的,或是浮现一种陌生感,但随着任务无法被适当执行,进而衍生出更多的代偿动作,最终导致无法吹奏的困境。

        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复杂的神经性疾病,而非单纯的肌肉使用不当,它是由于肌肉不自主的持续收缩而引发一连串的动作障碍。在演奏技能的培育过程中,演奏者一直被教育只要努力练习就能克服困难,这样的想法在优秀演奏者身上更是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何当演奏者面临肌张力异常时,往往需要耗费数月或是数年才意识到这并非是技术问题。演奏者对于肌张力异常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在求诊时经常无法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援助,迫使一些优秀的演奏者必须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

        以动作训练作为肌张力异常的神经复健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方式,它以不具侵入性的方式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功能。过往对于嘴型肌张力异常的治疗经常是一筹莫展,有些神经科医生会开一些动作障碍的药给患者,或是将患者转诊至语言训练的复健师,但由于演奏者根深蒂固地将这样的动作障碍视为是技术性问题,以致于缺乏音乐专业指引的治疗,往往很难让演奏者信服。事实上,良好的复健不只是动作功能的恢复,另外也需要包含对于病症本身的全面认识,如此才能以适当的期待来面对复健的过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